2025年7月21日 点击人次: 36
7月19日,我校于主楼E408召开暑期工作布置会,徐建成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,围绕审核评估攻坚、就业质量提升、招培一体化改革等核心任务,明确暑期及新学期工作方向,强调以"夯实基础、补齐短板、着眼长远" 为导向,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提质增效。会议由就业指导处处长吴迪主持。
徐建成副校长在会议上指出,第一,要以审核评估为契机,筑牢办学基础。审核评估工作的核心在于日常积淀。以西安交通大学 "随需调取资料、无需集中展示" 的评估实践为标杆,强调 "平日功" 的重要性,要求将评估准备转化为常态化工作改进,避免 "临时突击补欠账"。同时借鉴华中科技大学在评估中展现的办学自信,明确需清晰把握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,以扎实的办学实践回应评估关切,彰显 "东方特色"。第二,聚焦就业提质,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。针对就业工作,会议提出 "三线目标",不片面追求高就业率,更注重就业质量。具体措施包括:挖掘企业资源,重点对接可形成长效机制合作的企业,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,鼓励学生从一线岗位积累经验,实现管理能力跃升;设立教学及管理助理岗位,优先吸纳未就业应届毕业生;强化就业基地建设,以牧原集团、吉利旗下企业为试点,建立长期稳定合作,避免"打一枪换一个地方" 的被动局面。第三,深化招培一体化,倒逼专业内涵建设。徐建成副校长明确从招生源头推进改革,建立 "八维联动" 机制:将新生志愿率、报到率、转专业率、就业率、就业质量、师资水平、实习实训条件、就业基地建设等指标与专业设置挂钩。通过 "以招促培、以培促就" 的闭环管理,倒逼专业内涵建设。同时强调 "招培就" 协同,针对企业反馈的毕业生沟通能力不足、契约精神薄弱等问题,强化第一课堂参与式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,补齐综合素质短板。第四,拓展校企合作,打造产教融合样板。以牧原集团、义乌产业集群为试点,探索 "产业学院 + 微专业" 模式:针对企业需求开发微课程,推动学科交叉融合;结合牧原集团本土化战略,匹配省内学生与当地企业,实现 "实习 - 就业" 无缝衔接;借鉴义乌经验,将分散企业的实践优势转化为微专业资源,打通文科、工科等学科壁垒,为学生提供精准化培养。
会上,各学院汇报了访企拓岗的实质性成效,就业指导处处长吴迪针对近期工作进行了相关布置。学院党总支书记,学生工作副院长,2025届、2026届毕业生辅导员以及就业指导处全体参加了会议。